服务热线

020-91721543

网站公告:
金沙信心之选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4166am金沙信心之选诚信永远不变。

其他品种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展示 > 其他品种

焦作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

发布时间:2025-11-11 17:29:19点击量:

  乡村振兴,关键在产业,核心在集体。在焦作这片古称怀川的大地上,一幅以集体经济为笔、以实干为墨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。从孟州城郊的仓储美食街,到温县腹地的千亩良田,再到焦作全域的“一村一品”百花齐放,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,正为焦作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。

  仓库林立,商铺兴旺,夜幕下的美食街人声鼎沸——走进孟州市大定办事处段西村,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蓬勃的朝气。这朝气,不仅写在村民的笑脸上,更写在村集体越来越厚的账本里。这些年,村“两委”干部们没干别的,就琢磨着一件事:怎么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,把乡村振兴的“大道理”,落到大家实实在在的收益里。

  致富得有家伙什儿。2019年,机会来了,村里争取到了上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多万元,建起一个750多平方米的大仓库。这就像给村里送来一只“金母鸡”,光是每年收租金就有5万元。这虽然不算巨款,却让大伙儿看到了希望:原来咱们村的资源和位置,真能变成真金白银。

  光靠上级帮扶还不够,关键得自己会干。2020年4月,村“两委”有了个大胆的想法:发动村民自己入股,自己建仓储。

  “每人一股,2000元,咱们自己当老板!”消息一出,村里热闹了起来。有人心里打起了鼓:“这钱投出去,能回来吗?”村干部们不急不躁,耐心讲政策、算明细,把收益账摊开了、揉碎了讲给大家听。信任,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。

  第一轮,330股,66万元。紧接着第二轮、第三轮、第四轮,最后竟然凑了174万余元,建起了4000多平方米的仓储。到2022年年底,仓储项目预计分红35万余元,群众入股1万元每年分红900元,实现了村级经济综合实力整体跨越提升。

  有了成功的经验,段西村发展的脚步更快了。2023年,村里响应焦作市发展夜经济的号召,在村南韩愈大街东段打造出了“小食代美食街”。夜幕降临,这里灯火通明,人流如织,烧烤、小吃、冷饮……各式各样的美食挑动着食客的味蕾。

  如今,200多家商户在这里扎根,夏季日均客流量8000多人,一天的营业额就有16万元左右。3年来,这条美食街为村集体带来了超过60万元的收入,真正成了村里一棵“摇钱树”。它不仅让本村人多了赚钱的门路,还吸引了不少外村人来创业就业。

  从一只“金母鸡”到一群“下金蛋的鹅”,段西村的集体经济就像滚雪球,越滚越大。村党支部书记张自力自豪地说:“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,不是为了账面好看,而是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都鼓起来,让咱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!”

  段西村的发展,离不开它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的天然优势。村子紧邻城区,坐落在交通便利的黄河大道与韩愈大街之间,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村子天然地融入了城市的经济循环。

  正是看准了这“离城近、路子通、人气旺”的便利,仓储物流项目才有了稳固的客源基础,“小食代美食街”才能迅速吸引全城的人流。可以说,便利的区位是段西村起步的“跳板”,而村“两委”与村民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,将地理优势真正转化为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发展优势。

  田野,还是那片田野。但俯瞰今天的温县番田镇西留石村,已不见往日的零碎,取而代之的是一幅规划整齐划一、智慧水肥滋养的现代农耕画面。这些年,村里将2600亩耕地从“零敲碎打”变成“规模经营”,让乡村振兴的“大道理”,落到每家每户实实在在的分红里。

  “过去我们村和大多数传统种植村一样,没有像样的产业,耕地东一块西一块,种起来费劲,收成也上不去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张栋新说。面对这一困境,村“两委”班子经过几番调研、数次讨论,思路逐渐清晰:必须把“小块并大块、小田变大田”当成头等大事来干。

  2020年,村里率先试水“村集体土地流转+公司运营+农户分红”模式,一口气流转271亩地,当年就挣了7万元。

  2021年,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加快脚步,整合边角地、废弃井房,连废水墩都不放过,硬是“抠”出86亩新耕地。如今,全村2600亩地全部实现规模化经营,机械化率从75%提升至95%,每亩机械成本还降了30块钱,真正实现了“地从散到整、人从劳到逸”。

  地整好了,谁来种?村里找来了“专业团队”——中化MAP、专业农机合作社,把卫星导航整地、无人机打药、智慧水肥一体化这些“高科技”统统请进田间。2024年,小麦亩产最高1580斤,玉米亩产最高1920斤,平均增产超两成。

  除此之外,村里还搞起了“订单农业”,和种子公司签协议,统一品种、施肥、植保、收割、收购,农民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种出来卖不上价。2024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96万元,比4年前翻了近3倍,累计突破300万元。

  最让村民高兴的是,他们不再是“看天吃饭”的传统农民,而是拿着股权证、坐等分红的“股民”。每亩地有1350元保底租金,年底还能再分红100元,逢年过节发福利,里外里一算,每亩地年均多赚400多元。2024年春节,村里一口气拿出25万元分红,600多户村民喜提“年终奖”,发展成果真金白银地装进了村民口袋。

  温县怀山药声名远扬,村“两委”经过充分调研与论证,决定用怀山药做一篇大文章:第一步,建设标准化基地,推广有机种植,从源头提升品质;第二步,对接企业发展深加工,开发山药脆片、饮料等产品,提升附加值;第三步,推动三产融合,通过打造商业街、农事体验园,延伸产业链条。据测算,这一系列项目落地后,可带动就业超百人,为村集体再增收50余万元。

  西留石村的成功,也带动周边西南马村、东留石村等十多个村一起流转土地1.35万亩,联合探索“小麦种子+怀药+蔬菜”产业新路子。前峻山村建起4万平方米蔬菜大棚,年销售额500多万元;白沟作村搞起山药加工车间,年销售额近300万元。累计带动周边村集体年增收10万—50万元,形成“强村引领、联村共富”的新格局。

  从“散田碎地”到“千亩良田”,从“传统种植”到“现代经营”,西留石村把土地资源变成了发展资本,把农民变成了股东,把村庄变成了共富的舞台。这里的村民,不仅是田间的劳动者,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。他们用实践证明:只要路子对、人心齐,黄土也能变成金。

  近年来,焦作市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点,通过政策集成、模式创新、产业融合,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从“点上开花”到“面上结果”的跨越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  焦作市委、市政府坚持把集体经济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,强化系统谋划和制度供给。相继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二十条举措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构建起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六项制度,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
  在政策引领下,资源要素加速向乡村集聚。近年来,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.4亿元,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383个。创新的“双绑”机制——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绑定农户、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,有效破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,形成了“龙头带动、合作社服务、农户参与”的产业化发展新模式。

  除此之外,焦作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,探索出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,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。

  资源盘活型发展成效显著,武陟县杜村做活土地流转文章,年增收4.8万元;产业驱动型模式亮点纷呈,孟州市城伯村的糯玉米加工厂年收入80万元;农旅融合型发展独具特色,孟州市莫沟村利用传统窑洞打造高端民宿群,年集体经济收入超200万元,“老家莫沟”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……

  目前,全市已形成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256个,构建起怀药种植、优质林果、设施蔬菜、高效粮油四大特色产业板块,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多模式并行、多产业并举的良好发展局面。

  集体经济的壮大,深刻改变着乡村面貌和治理格局。数据显示,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占比达90.35%,收入超百万元村达94个,千万元村实现零的突破并增至3个,集体经济已成为强村富民的坚实支撑。

  更令人欣喜的是,集体经济的发展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。两年来,全市支持农村户厕改造42.2万户,1698个村实现背街小巷硬化;修武县韩庄村自筹资金实施民居改造,青瓦灰墙的豫北特色建筑群成为美丽乡村新景观;修武县宰湾村举办各类文艺演出300余场,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……

  去年4月,焦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农村产权阳光交易,按照管理办法、交易平台、交易规则、收费标准、机构标识“五统一”的管理标准,建设1个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城区交易、6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分别负责本辖区交易的“1+6”工作体系,统一接入该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运行,实现全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“一个模板、一张网”规范运行。

  目前,市县交易中心累计挂牌3492宗,成功交易2467宗,交易额达4.62亿元。农村产权阳光交易体系的建立,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,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收入,预防了“小微腐败”发生。

  从产业升级到环境改善,从文化繁荣到治理有效,集体经济的“源头活水”正润泽着怀川大地的每一个村庄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。

  集体经济兴,则乡村兴。焦作市正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,通过激活资源要素,创新体制机制,拓宽增收渠道,努力在怀川大地上书写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丽篇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